weixin

院长办公室

当前位置 : 首页>>行政机构>>院长办公室

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审核: 来源: 作者: 时间: 2015-06-09 点击: 5767次
前言
  教科文组织自从近50年前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促进高等教育与研究的发展。正当我们行将告别本世纪,准备进入下一个一千年的时候,我们看到高等教育取得了空前的大发展。而且人们对于高等教育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处于危机之中。虽然就学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国家的支助能力却在下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与研究方面的差距本来就很大,现在又在进一步扩大。
  高等教育当前面临的趋势和新的挑战表明有必要重新思考高等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并为其今后的发展确定新的方针和主要任务。这始终是教科文组织在其第三个中期规划(1990-1995年)期间在地区和国际一级开展的关于高等教育的辩论的主题。教科文组织各会员国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在1993年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我“继续制定一项本组织对整个高等教育领域的总政策”。
  这份政策性文件正是根据那个决定制定的,它综合介绍了教科文组织认为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趋势。并试图对该领域的一些主要政策问题提出本组织的看法。它提出了会员国及学术界提请我们注意的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鉴于上述情况,它阐明了高等教育必须变革与发展的基本理由。但是,这份文件绝不是要强制推行某些样板或作一些硬性规定,它充其量不过是会员国及高等教育负责人在根据本地区、本国和国际上的不同情况和具体需要与条件制定政策时的“参考坐标”。这份文件还旨在供教科文组织本身确定其高等教育计划的主要方向。
  这份文件应当被视为教科文组织对目前正在开展的有关世纪交替之际的教育的各种问题,包括高等教育的辩论的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应被看作促进高等教育及研究的倡议与活动的动力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支助的重要步骤。
  高等教育在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所面临的各种复杂的挑战要求各方面的力量的参与并需要多种多样的观点与方法。所以,这一项研究应被视为对其它国际及地区组织与机构在这一领域里正在开展的工作的补充。但是,正如当代社会所面临的许多其它问题一样,高等教育问题也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因此。借此机会,我呼吁所有有关方面加强合作以实现我们的共同目标 -- 进一步发展作为人类持久发展的重要手段的高等教育。
  最后,我要向对这份政策性文件提出有远见卓识的意见的各会员国、政府及非政府国际组织以及教科文组织的许多其他合作伙伴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费德里科.马约尔
 
 
概要
  I.这份政策性文件从整个体制和具体院校的角度对高等教育必须变革与发展进行的分析及提出的理由都源于教科文组织近年来一直参与的世界范围内就高等教育的作用、主要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所作的思考。这也是根据当前的和潜在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来加强教科文组织在其主管领域内的作用这一总目标的组成部分。
  II.高等教育以及各种高等院校的活动与功能的性质意味着这份文件的对象范围很宽 --从学术界人士到所有有关人员和决策者以及包括教科文组织本身在内的国际组织,但主要对象是国家及院校一级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政策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对国际学术合作有影响的人士。
  高等教育的趋势
  III.高等教育最近在各个方面都有发展,各地区、各国乃至各地的情况往往很不相同。然而,尽管有这些区别,仍出现了世界范围内各种高等教育制度的各类院校所共有的三种主要趋势 --量的增长(虽然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在就学机会方面仍然不平等)、学校结构、课程及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财政困难。在高等教育与研究的条件方面,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正在扩大的差距尤其值得关注。
  变革世界中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IV.虽然人类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进步,但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仍然是最主要的问题。纵观全球性主要趋势,可以看到一系列并存的,有时是矛盾的过程:民主化、全球化、地区化、多极化、边缘化和分裂。所有这些都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并要求它作出相应的反应。经济与技术发展不断提出的新任务以及发展战略的改变也同样重要,正如教科文组织倡导的那样,发展战略应当促进人类的持久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增长应促进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不受损害。能否找到解决上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办法。取决于教育,包括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响应 --新的眼光
  V.高等教育对不断变革的世界的响应应当以针对性、质量和国际化为指导,这三个口号决定着高等教育在地方上、在本国和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作用、教科文组织为促进变革与发展而发挥的作用和应作的贡献也正是结合这些目标制定出来的。
  V1.高等教育的针对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即其在社会上的作用与地位、其教学与研究的职能和后续服务,以及它在广义上与职业界的联系、与国家及公共资助的关系和与其它级别和形式的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VII.高等教育必须有针对性的问题已有新的含义,也变得更为紧迫,因为现代经济要求毕业生能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并具有在不断变化的劳务市场中不仅能善于找到职业,还能创造职业的素质。高等教育必须重新考虑其任务、重新确定它的许多职能;尤其要考虑终身学习与培训方面的社会需要。
  VIII.高等教育的开展与管理获得成功的前提之一是与国家和整个社会有良好的关系。这种关系应当建立在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的原则基础上。要使任何一所高等院校始终成为自由探索的场所,始终在社会上发挥创造、思考及批评作用,没有这两条原则是不行的,虽然国家可以而且应当起到促进及制定规章制度的作用,但应提倡高等院校自治,同时,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也迫使高等院校与国家和其它社会部门建立联系并承认他们应向社会负责。
  IX.国家资助有限是阻碍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是高等教育目前出现危机以及国家与学术界之间紧张关系的原因所在。高等院校必须改善管理,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以承担起对社会所负的责任。
  强调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支助仍然是主要的,但高等院校也需要认真寻求其他资金来源,另外,有关各方 --学生、家长、国营与私营部门、地方与全国性社团与政府 --都必须投入这项工作,尽管如此,各国有各国的情况,不能指望其他的财源能使高等教育摆脱当前的危机或制止许多院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院校每况愈下的趋势。
  XI.实行交纳学费的办法是高等教育中一个敏感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社会公正与社会流动的许多问题、涉及到教育平等、和整个国家的教育,社会与财政政策。这个问题还必须从学科流向的角度来考虑,学科流向实际上已经受到大学前教育现行的学费制的影响。还应注意采取其它形式资助高等教育的可能性。
  XII.在教育经费问题上如果采取国家不承担义务的政策,那么就可能在成本回收、在寻求其他资助等方面给高等教育造成过大的压力,也会导致对自力更生的必要性的狭隘的理解,这种危险是存在的。要使高等教育对社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国家和整个社会就不应当把它看作是国家预算的一种负担,而应将其视为国家的一项长期投资,目的是提高经济竞争力、促进文化发展和增强社会凝聚力,高等教育经费的分摊问题也必须以这一认识为基础加以解决。
  XIII.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对于提高高等教育的针对性和质量至为重要,这就要求开设开发学生智力的课程,要求提高学习内容的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还要求根据信息与交流技术的迅速发展,采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
  XIV.研究不仅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而且是保证其社会针对性和学术质量的前提。研究活动对教育的好处往往被低估。在对学术研究的资助问题作出决定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尤其是因为我们正在进入该样一个发展阶段 --即科学、技术和文化共同关心和联合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多,高等教育应当被视为促进这些联系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
  XV.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这是因为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与期望。最终取决于教学科研人员、课程与学生的质量以及其基础设施和学术环境的质量。提高“质量”包括许多方面,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措施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学校和整个体系的自我完善。
  XVI.鉴于教学和研究人员在高等院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作用,质量的评估与提高应当从他们入手并积极吸收他们参加。人力资源的使用政策,尤其是涉及招聘与晋升的政策,应当有明确的原则和详细的目标。这些政策应强调专业人员的职前培训及在职培训和通过更加严格的办法选拔和培养工作人员,使其能胜任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工作。
  XVII.学生的质量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因为招生数量大,课程门类多,目前的教育经费又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各国政府和高等院校都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普遍认为高校学生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毕业生的能力与动力 --因此有必要重新研究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和对学生的指导问题以及在学生中,尤其是在享受国家资助的学生中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的问题。
  XVIII.高等教育的物质基础和学术基础的质量对于其教学、研究和服务工作以及对于校风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好的校风能使差别很大又往往分散在各地的高等院校凝聚在一起。在基础结构 --从校园通道、试验室和图书馆到“信息高速公路 --方面的投资应当被视为公共工程,成为实现与经济相关的基础结构现代化的全面努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XIX.质量评估对于寻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办法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注意的是在进行质量评估时不应只想到财政问题,或者主要涉及高等院校的全面工作中那些较适合于用数量来表示的质量指标。应当充分注意遵守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的原则的问题。但是,也不应当用这些原则来阻挠必要的变革或者掩盖对合作精神的片面理解和滥用特权,这种做法最终是不利于高等教育工作的。
  XX.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首先是因为学生与研究本身具有普遍性,当前的经济与政治一体化以及日益增长的对文化间了解的需要都使国际化得到了加强。在国际环境中工作、生活和交流的学生、教师及研究人员的人数日益增多就证实了这种趋势。信息与交流技术的稳步发展促进了学校之间,学者之间和学生之间各种类型的结网和其他联系。
  XXI.国际合作首先应当以伙伴关系和共同致力于高等教育的质量与针对性的提高为基础。高等院校,尤其是某些发展中国家的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每况愈下,需要国际上的支援。在这一方面,应当促进那些有助于减少现有不平衡现象和为获取和转让知识提供方便的计划与交流活动。
  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教科文组织的作用
  XXII.高等教育与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及其可能作出的反应,对于教科文组织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它们要求:
  教科文组织作为联合国系统中主管这些领域的专门机构加强其在发展高等教育和研究方面所起的作用;
  本组织贯彻指导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那些原则和标准,特别是增加机会但又必须注意公平;
  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性,这是提高其针对性和质量的前提;
  促进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这是高等教育永远不变的两条准则;
  将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活动集中于促进国际合作,尤其要强调支持加强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与研究。
  XXll1.教科文组织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把通过国际合作发展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主要工作。实现全民基础教育和增加终生学习机会是教科文组织教育领域的优先事项。这一目标与更新和发展各级教育,包括高等教育是密切相关的。教科文组织将敦促各国政府和其他的国家与国际机构把高等教育视为一项社会、经济与文化投资,并创造必要的条件,办好高等教育。
  XXV.教科文组织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计划是继续扩大高等教育和扩大招生。按教科文组织1960年通过的《反对教育歧视公约》提出的和由以后的一些国际公约重申的规定,要让所有的人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接受高等教育,这仍然是本组织的主要工作。
  XXV.根据一致认为需要重新考虑和改革高等教育制度与高等院校的各种趋势,教科文组织将其活动集中于针对性及质量,这两点是有远见的高等教育政策所必须的。本组织努力促进高等教育机构与制度的多样性,另外,教科文组织还强调在不忽视知识的普遍性及质量第一这条标准的同时,也必须继续努力开设不同的课程,以便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各国和各地的特殊需要。
  XXVI.教科文组织将进一步努力为作出有根据的决策和建立监测与跟踪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所必须的基础创造必要的条件,并协助会员国及其高等教育机构制定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的机制和方法。为履行这一职责,本组织将继续将这类活动下放到各地区办事处和中心。制定供决策时参考的有效文件也要求本组织继续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开展工作;包括提高科学和高等教育的统计数字和指标的覆盖面、可靠性、概念与定义,并促进关于高等教育的研究。
  XXVII.将特别重视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这两条原则,它们是高等院校开展学术活动、发挥作用与发展的基本前提。考虑到有必要在这方面制定普遍接受的标准,教科文组织将与各会员国、非政府高等教育组织、整个学术界进行合作,来加强这些原则并提高高等院校教师的地位。
  XXVIII.根据教科文组织的《组织法》规定的使命,扩大国际合作仍将是本组织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主要目标以及主要活动方式,教科文组织的计划是在寻求更有效的方法加强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及研究能力的同时,促进世界范围内的合作。
  XXIX.姊妹大学/教科文组织教席计划将继续作为本组织旨在加强地区间、地区和分地区范围内高等院校的结网与建立其它联系的主要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所包括的范围广泛的活动及其灵活的组织方法和筹资方法都证明它适用于知识的转让,而且适合各地区、各国以及各高等院校的有关需要,在该领域进一步开展活动时将考虑教科文组织的“大学 --企业 --科学合作计划”(UNISPAR)和“社会改革管理”(MOST)等行动。
XXX.教科文组织在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这一进程中的最终目标是高等教育与研究的全面更新和对高等教育的新的认识,这将体现在创建一种既扎扎实实立足于本地又全力追求普遍真理和发展知识的“进取大学”这一思想中。这将导致制定一项新的“高校公约”,这项公约将使各会员国的高等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和今后人类持久发展的需要。
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二)
 
  I.前言
  1.本世纪的后半叶,在教育史上将成为高等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和质变的阶段。高等教育应当被看作是教育系统中互相关联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常包括各类学校,它们以高层次的学习与培训、教学、研究(即使不同学校之间研究的深度、资金、范围和学术地位可能不一样)以及社会服务为其主要任务和活动。
  2.这种情况证明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如果没有高等培训和研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取得与社会需要和期望相适应的进步,因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环境,必须建立以民主、宽容和相互尊重为基础的“和平文化”,即人类的持久发展。
  3.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在到处都在呼吁高等教育更好地调整,并进一步适应当今新机遇和新挑战与动荡并存的时代的要求。显然,象其它层次与形式的教育一样,也要求高等教育根据其与社会,尤其是与经济部门的关系,来重新研究其体制与组织结构,资金筹措办法与管理情况。还要求高等教育与一切有关的方方面面对其目标、任务和职责提出全面的设想。
  4.教科文组织认为在它主管的许多领域里,包括高等教育和科学领域,它的使命的针对性目前已得到很大加强。在履行《组织法》为其规定的职责的过程中,即“......通过鼓励国家间在文化活动各个部门进行合作,包括国际间交换在教育、科学及文化领域中积极从事活动之人士......(来)维护、增进及传播知识”。教科文组织依靠高等教育和学术与研究界这一主要合作伙伴,此外.它还把高等教育视为其主要主管领域 --教育、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文化和交流的全面计划的固有的组成部分。
  5.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下,在该领域积极开展活动的国际组织正在重新考虑他们的政策和计划。教科文组织在其1993年的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上通过的决议1.12中请总干事“制订一项本组织有关整个高等教育领域的总政策”。这份政策性文件正是根据这项决议而制定的。
  6.这份文件是教科文组织与各国负责高等教育的部门,代表学术界的非政府组织和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机构或人士等密切合作,在世界范围内就高等教育的作用,主要趋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的结果。在一个以经济与技术发展不断提出各种任务,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也不断提出新要求为特征的迅速变革的世界中,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为迎接这些挑战,教科文组织于九十年代初开展了关于高等教育的作用、趋势及面临的挑战的全球性探讨。主要是几次地区讨论会,讨论并通过了几份纲领性文件,如“关于非洲大学的使命的勒贡声明”(阿克拉,1991年),“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高等教育的任务”《加拉加斯,1992年》和“关于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锡纳亚声明”(锡纳亚,1992年)。教科文组织的地区办事处和地区中心也开展了几项调查。同时,本组织的秘书处还与联合国大学、高等教育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合作,编辑出版了两本介绍综合情况的书。第一本题为《今日大学》作者是Alfonso Borrero Cabal,由在渥太华的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与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联合出版,第二本题为《大学的作用:全世界的情况》,由Torsten Husen编辑,联合国大学与教科文组织联合出版。拟订这份政策性文件时所使用的事实材料来自《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91年和1993年的《世界教育报告》,1990年的《世界科学报告》以及教科文组织的其它调查报告和文件中的数据与分析。
  7.上述会议、出版物及文件对于建立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框架以促进这份政策性文件所提出的有关高等教育的看法所反映的发展与变革都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份文件的制定也应看作是根据当前出现的深刻的政治、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态势来加强教科文组织的作用的全面工作的组成部分。应当特别提及的是国际文化与发展委员会和由教科文组织建立、由欧洲共同体委员会主席J.德洛尔担任主席的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即将提出的报告。这份文件在探讨教育的新作用和对教育的新要求时也结合其它层次及形式的教育谈到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8.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的性质决定高等教育必须从整个系统和具体学校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因此,要拟订政策框架就必须采纳各种观点。联合国系统的几个机构已参加了目前有关高等教育的辩论。其他政府间组织已经按各自的计划与日程采取了相似的行动。他们的经验有很大帮助。
  9.这份文件一开始简要分析了教科文组织认为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趋势以及哪些趋势可以作为拟订本组织政策的基础。这些趋势是从世界各国的不同经验以及各会员国、各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高等教育当局、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所表达的观点中总结出来的。迅速变革的世界上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
  -- “针对性”:指的是高等教育在社会上的作用与地位,包括它的任务、职责、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及公平、责任及经费问题,同时强调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是为保证和提高针对性所作的一切努力的原则;
  -- “质量”,这是一个包括高等教育所有主要职责与活动的多层面的概念。
  -- “国际化”,这是高等教育在本世纪后五十年中已大大提高的一个特征。
  10.这份文件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对高等教育如何从体制上和在学校这一级适应这些挑战以及教科文组织在支持会员国及其高等教育机构制定自己的政策和促进变革及发展方面能够作出的贡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1.这份政策性文件的全面性及其结构表明它是面向各类人的。这包括学术界的人士、一切与高等教育有关的人和决策者以及各国际组织,包括教科文组织,因为它是联合国在该领域的专门机构。
II.高等教育的趋势
  12.高等教育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最主要的变化是数量上的增长,但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在就学机会方面的不平等现象、学校结构,课程及学习形式方面的差异和财政拮据等现象依然存在。经费问题对高等教育的正常运作已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已导致学术水平的下降。甚至在一些学术基础和传统比较强的国家中使研究活动也感到有压力。教科文组织《1993年世界科学报告》指出世界上80%以上的研究与发展(R&D)活动是由少数几个工业化国家进行的,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意味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这方面的差距在扩大。
  数量上的增长
  13.数量上的增长可以从全世界高等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上看出,尽管地区与地区、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增长率差距很大。这一总的趋势是由几种因素造成的:人口增长、中小学教育大发展使更多青年人有资格进入高等院校、许多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增长,以及认识到这也是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出现了一些独立和民主国家,他们看到高等教育不仅是今后发展经济的重要工具,而且也是为消除殖民主义和其它不民主的制度的痕迹与残余。为加强民族特性、开发当地人力资源和吸收并运用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而进行社会、文化及政措改革的重要手段。
  14.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资料清楚地显示了这一增长情况。各级教育在校人数从1960年的4亿3千7百万,即世界人口的14%增加到1991年的9亿9千万,即世界人口的18%。高等院校的学生人数增长的更快,1960年是1千3百万,1970年增至2千8百万,1980年增至4千6百万,1991年又增至6千5百万。发展中国家的数字表明这种增长特别快:1960年为3百万,1970年增至7百万,1980年增至1千6百万,1991年又增至3千万。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校大学生的比例从1960年的23%增加到1991年的46.2%。在某些地区,在校人数的增长特别惊人: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1970年大学生人数为10万,而1991年竟增至1百万;阿拉伯国家从1970年的40万增至1991年的3百万;南亚和东亚从1970年的4百万增至1991年的1千8百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由1970年的2百万增至1991年的8百万。
  15.然而,在解释这些趋势的原因时,必须记住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起点是很低的,而那里的人口增长率又是很高的。还必须记住发展中国家青年人数一直在不断增加.而多数发达国家则出现了老龄人口增长的情况。
  16.正确看待在校学生人数增长的现象必须将其与相应的学龄人口的人数联系起来,这个比例数,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可以反映出某一级教育接收学生的能力的大致情况。世界的各主要地区之间18-23岁年龄组的入学率很不平衡。数字表明这种增长总的来说相当平稳。1960年是9.6%,1979年为14.8%,1980年是18.8%,1990年稍有下降,为18.6%,1991年又回升到18.8%。在同一时期,入学率在发达国家增长得更为稳定而且幅度大得多,1969年为15.1%,1970年为27.1%,1980年升到30.7%,1991年又升到40.2%。发展中国家相应的入学率为:1960年的7.3%,1970年的10.1%,1980年升到15.1%,1991年降为14.1%。
  17.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每十万居民中的大学生人数是说明该国或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用这一指标来衡量,入学机会不均等的现象就特别明显。1991年,这个数字差别很大,在北美洲每十万居民中有5000多名大学生,几乎所有发达国家每十万居民中也有2500多名大学生,只有几个发展中国家能达到这个比例,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大学生人数要少得多。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情况,那里每10万居民中大学生不足100名。这就是说该地区青年人上大学的机会仅是工业发达地区的1/17(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人上大学的平均机会是发达地区的1/14)。正如教科文组织《1993年世界教育报告》所强调指出的那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与世界其他各地之间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是当今教育方面最为明显的差距之一。
  18.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比较集中在人员、设备及总的运行方面花钱比较少的学科而不是在耗费资源较多的自然科学与技术等学术领域,这一点也很突出。虽然总的在校学生人数的增长也意味着妇女、少数民族以及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农村地区的学生等入学比率较低的群体的入学机会有所增加,但今后的政策仍须以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为目标。成为富于远见的政策的一项目标。
  19.妇女上大学的趋势证明在采取适当的政策时这一点是能够办得到的。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字表明,妇女在高校学生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由1960年的34%增加到1980年的43%,以及1991年的45%(估计在2025年以前这个比例将保持在44%上下)。虽然已取得可喜的进步,但世界几个主要地区之间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1991年,女大学生的比例在萨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为27%,在东亚是羽入南亚为36%,阿拉伯国家为37%。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女大学生往往集中在诸如医护和教学等学科,而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以及以学术研究为目标的各研究生学科里,女大学生的比例则比较低。
  20.教科文组织的一项关于高校在校人数的预测表明全世界大学生人数1991年为6500万。到2000年将增至7920万,到2015年将增至9700万,到2025年将增至1亿。发展大规模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将成为今后的主要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在校人数预计也将呈现大幅度增加:1991年为3000万大学生,到2000年将增至4000万,2015年将增至5000万,到2025年将增至5400万。但是。考虑到预测的同一时期人口增长,上大学的机会不平衡的现象将依然存在:发达国家中,符合上大学条件的人口中将有大约半数能进入高等院校,而发展中国家能进入高等教育的人尚不足10%。
  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
  21.各国政府和高等院校本身都已经或者正在对高等院校的结构与形式以及教学、训练和学习方法等进行深刻的改革。这样做的直接结果之一是几乎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都趋向多样化。虽然有些学校;尤其是珍视悠久传统的大学对变革有一定程度的抵触,但从总体上说,高等教育已经在较短时期内进行了意义深远的改革。
  22.实行这些变革的原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在外部因素中下列因素在促进多样化方面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对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大大增加,因而必须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对象的需要;
  公共高等教育经费锐减,从而迫使高校设计成本效益更高的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手段;
  劳务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机构根据经济的全球化和地区化的趋势,在新的专业、技术与管理领域和新的环境中提供培训。
  23.以下三个内部因素在调整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活动中特别重要:
  学科的大发展引起学科的大发展和进一步的多样化;
  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培训和研究工作中必须鼓励跨学科和多学科的方法;
  新的信息与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各种职能与需要中的实用性的不断提高。
  24.上述各种情况合在一起的结果是各国的高等教育,主要在学校的结构、课程、学生人数及资金来源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多样化,各国的体制内部十分复杂,不管用什么灵活的分类方法都几乎无法分清各类学校和各类课程。尽管如此,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即每一所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均占有一定的地位。对一些特别明显的特征加以鉴别和分析能够指出过去的变化和预示可能的发展方向。
  25.近年来,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出现了下列两元的,但未必是两极的分化现象:
  -- 大学类型及非大学类型的高等院校。尽管大学之间在研究数量与质量、学科数目以及开设的课程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与非大学高等院校之间仍有很大的不同。
  -- 规模,高等教育机构有大、中、小之分,在学生与教职工人数上也有相应的差别。大的学校往往位于大城市,它们往往也是大的雇主,当高等院校在几个不同的地方办学时。它们往往有几个分校包括不同的附属学院、研究所以及研究生院和职业学校,有些发挥着“联合”大学或“综合”大学的作用。
  -- 专科性质和学习层次。某些学校有专门的方向,如农学、医学、师范、社会科学或体育,但当前的趋势是朝更综合学科的方向发展。与这种趋势有密切联系的是学习层次多样化。学习课程通常分为本科、研究生以及研究生后,它们分别授予三种主要学位--学士、硕士和博士(或各国和各专业相应的学衔),这是高等教育学历的重要形式。但是,现在许多高等教育一级的学习与培训不是在传统的高等院校内进行的。这些课程往往是为适应差别很大的对象的特殊需要 --例如提供远距离学习课程 --和满足进一步专门化和不断变化的劳务市场的要求而开设的。这些课程的结业证书引起了学术与专业两方面的问题,包括对在学校以外所获得的技能的学术承认的问题。
  -- 学生。由于经济及社会原因,非全日制及不读学位的学生数目在增加。此外,甚至全日制学生也越来越倾向于先工作一段时间再开始上大学,或者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因此,大学生的传统的年龄结构也起了很大的变比。资全来源与所有制形式,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分为三大类:国家的、私立的和混合的。私立大学学生所占比例正在增长,在某些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达到了50%以上。最近,尤其是在中欧和东欧,私立高等院校和专业学校的出现意味着必须通过有关法律来解决这个新的问题。普遍认为,至少从学术水平上说,私立高等院校之间的差距大于国家的高等院校之间的差距。还应指出的是。甚至在某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之内,不同的私立高等院校在法律地位和学术水平方面也可能有很大差距。
  26.在高等教育中还可以看到另外一些区别,虽然这些区别与正在出现的多样化关系不大。这样,在某些国家的教育系统内会有这样一种区别,即有些院校就其特点和所在地来看是面向全国的,而有些则只满足某一地区,甚至本地的需要。另一方面,某些学校,尤其是专业学校,具有国际性。还有一些专为经济力量薄弱不能独自建立学科齐全的高等院校的小国,尤其是岛国的需要的地区性教育机构。另外还有宗教学校和非宗教学校之间的区别(虽然这种情况已不多见),以及为不同性别的学生开设的学校之间的区别。
  27.把上述任何一类学校或课程当作最佳的答案或模式都是错误的,假如理想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接受到高等教育和以较少的钱来办高等教育,那么我们很可能认为解决的办法最好是有各种不同的学校,特别是从事远距离教育的学校和私立学校,不过我们也不应该忽视这样一点,即就高等教育体系一个部分、一种职责、一项任务或一种结构作出的决定必然会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其它问题。多样化是当今高等教育中值得欢迎的趋势:应当全力支持。但是一切促进多样化的决定的基础都必须是在尊重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的情况下,保证学校和课程的质量、学习机会均等和坚持高等教育的使命与职责。
  资金与资源的短缺
  28.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人所共知的。因此。在现有财政资助状况下人们对不断从数量上扩大高等教育的要求表示担心。在大多数情况下,高等教育学生人数增加了,而实际拨款却没有相应增加,所以迫使许多院校削减预算、砍掉课程、放慢基础设施现代化的步子、少订图书、减少国际合作、甚至裁减教师和研究人员,资金缺乏,加上公众越来越关心资金的分配情况,往往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导致削减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资助。资金拮据已经影响到各类高等院校,包括一些实力较雄厚的学校。
  29.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特别是在那些因控制国家预算而引起的财政困难又受到机构调整政策的影响的国家中,要在资金减少的情况下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确实有许多困难。根据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字,发展中国家的公共高等教育的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要高得多。但是,即使这些国家对高等教育已给予相当优先的地位,他们仍远远不能提供所需的资助,或者与世界发达地区的情况相比。发展中国家花在每个大学生身上的平均绝对开支仅是工业化世界每个大学生平均费用的十分之一。这些问题说明在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开支方面很难制定政策,因为地区越穷,以拨给高等教育的资金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的百分比来算,每个大学生的相对费用却越高。
  30.现在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单靠国库来支持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此外,鉴于目前一些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国家与地方持续的预算赤字。看来今后几年内这种趋势难以转变。要求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是当前高等教育“全盘政策”中的一部分。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收缴和/或增加学费及其它学习费用,通过鼓励开展各种创收活动,如签订研究合同,开展广泛的学术与文化服务,和开办短期学习班等措施来修改费用分摊的办法。
  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31.教育与科学的最新发展加强了这样一种论点:即既然知识是不分国界的,那么知识的探求、发展与传播也能通过国际学术界的集体努力得到很大的推动。这就是包括高等院校、科学团体的学生会等在内的整个学术界具有国际性的根本原因。在当今全球贸易,经济与政治趋向一体化以及对文化问了解的需要日益增长的情况下,重视高等教育职责的内容和环境的国际化以及增加学生与教师的流动具有格外重大的意义。在国际环境中学习、工作、生活和交流的大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数量的增加是新的电信技术的产物,它肯定了这种有积极意义的总的发展势态。
  32.根据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字,在过去十年里,在原籍国以外读大学的人数增加了近30%从1980年的92万左右增加到1990年的大约120万。他们中的多数人(1990年有75万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然而,同一统计资料显示,在国外就读的大学生总数的增加幅度却低于全世界高等教育就学人数的实际增长幅度。因此,按百分计算,高等院校中学生的国际化程度降低了。这未必是一件值得担忧的事,因为这可能表明发展中国家在本国培养自己的大学生的能力有所加强。但是应当从当前出现的大学生和教师流动的情况、方式与方向等角度来考虑这些变化,这一点也很重要。
  33.大学生的流动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在有组织有安排的交流计划范围内进行的。许多国家和高等院校把高等教育视为对外服务的重要部分和额外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因为多数外国学生的学费全部自理,主要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即使在某些情况下,主要是在高层次的学习上东道国及其教育机构也分担一部分学习费用。这一趋势的后果已经反映在大学的留学生的构成上,来自发达国家的学生数目增加的速度大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数目。另外,发达国家在国外学习的学生中大约有97%的人到另一个发达国家去学习,所以学生的流动越来越呈现北--北流动,而南--北流动越来越少。换言之,虽然人们越来越看到到国外学习的好处,但所需的费用却使留学成为那些付得起这种费用的国家(或学生)的特权。根据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外国学生中除了东亚和大洋洲的学生外其他各国的学生人数都在下降,因为东亚和大洋洲的凡个国家的经济近年来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34.人才外流的危险多年来一直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方面的一大难题,尤其是那种较为传统的形式,即大批人不回国或不回原单位。人才流失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人所共知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不能由在国外供职的人向国内汇款或其它有益的副作用来弥补。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1992年人力开发报告》,到1987年,非洲近三分之一掌握了高级技能的人才已外流,主要是到欧洲国家。在1985至1990年期间流失的中级和高级管理人才和其他类型的人才已多达6万。人才外流问题也影响到了其它地区。这种人力资源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所造成的损失在某种程度上与发达国家的移民政策不无关系:即它们在接受移民时考虑正规教育程度与专业资格。
35.长期人才外流问题固然与学生流动和教师流动有关,但这不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全部原因或唯一原因,这是由相互关联的经济、社会及政治因素所引起的更大范围的地区和国际大流动的一部分。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地方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情况紧张的反映,留学可以看作是促使有学识和才华的人才外流的原因之一。但是外流的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实际上是在本国培养成才的。青年研究人员和毕业生在本地得不到鼓励或缺乏在业务上发展的机会,可能是导致人才向外国或向外地流动的主要原因,而这两种形式的人才外流,对高等教育的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都是有害的。
 
III.变革世界中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主要的挑战
36.以上介绍的趋势对于了解高等教育当前运作以及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正常运作的条件是十分重要的。这些趋势也在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其它一些同样重要的棘手问题,如国家及私人的资助与资金分配;保持和提高学术水平;针对性、效率与有效性;教学改革;以及一系列与科学信息的幂增长和新交流技术的影响有关的问题。它们都对高等教育的政策辩论有很大的影响。但最终要求重新审查高等教育的使命、作用和职责的还是全球、地区、国家乃至地方上更广泛的社会发展。
  37.尽管人类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当今世界仍为许多严重的问题和挑战所困忧,主要是世界某些地区人口剧增引起的人口变化,连绵不断的冲突与民族纠纷、饥饿、疾病、长期贫困、流离失所、长期失业与愚昧。以及涉及环境保护、维护和平、民主、尊重人权和保护文化多样件的问题,世界某些地区的一些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长期解决不了的事端与分歧由于不能再用意识形态这一“伪装”而不仅变得更为公开而且更为持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必须本着团结互助的精神并在清楚了解各国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采取紧急行动。
  38.当前的国际形势的特点是有一系列并存的,有时是相互矛盾的趋势:
  民主化,表现为许多极权主义政权被推翻和垮台以及民主势力的稳步发展。这是发展和开展保障和平和尊重人仅的集体行动的基础。
  全球化,表现为世界范围内国家和地方经济与贸易的相互依赖,以及采取着眼于全球的方法来解决所引起的问题。
  地区化,即一些国家结为集团,来促进贸易和经济的一体化,作为增强竞争力的手段。地区化对处理教育、文化、环境、劳务市场及基础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也是有益的。
  两极分化表现为全球、地区和国家范围内不平等状况的日益尖锐,并导致穷国与富国之间和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距扩大,以及这一趋势所造成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及社会后果。
  边缘化,即一些国家以及部分居民由于某些方面比较落后而在国际上或在地方上处于孤立的地位。
  分裂,它能引起社会和文化的不和,在极端严重时,会通过以民族、部族或宗教为为界,分裂国家及地方社会的企图导致“原子裂变”。
  39.为使发展沿着新的轨道前进,各级的行动必须更为有效,这一共同认识也促使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计划署与基金来寻求新的方法、这一行动方针已反映在联合国主持举行的各种国际研讨会的议程,辩论与决定中。这份政策性文件涉及到的有: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1992年6月,里约热内卢).这次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是下一个世纪全球持久发展的行动纲领:
  “和平纲领”,是联合国1992年通过的,它提出了确保和平与安全的目标、原则及可能采取的措施;
  世界人权会议(1993年6月,维也纳),这次会议的决定强调发展是一项普遍的权利和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观点;
  国际人口和发展会议(1994年9月,开罗),它指出教育在目前及今后的发展进程中在解决人刚司题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40.这些文件提出的各种观点的共同特点是强烈要求有关各方各国及其政府,各政府间组织、商业界及专业界,非政府组织、传播媒体和广大公众…采取统一行动来拟订人类持久发展的政策以及社会对此的态度和行动方式。有明显迹象表明这一进程的势头将在联合国正在拟订的“发展纲领”范围内以及在“世界社会发展高峰会议”(哥本哈根,1995年)和第四届世界妇女会议(北京,1995年)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之后得到进一步加强。
41.有一种普遍的共识在许多国际会议及重要的决策性文件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即人类应付其面临的挑战的绝对必要的条件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但不应狭义地理解为人力资源的使用,而应广义地理解为教育和培养才。接受高等教育及其向社会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是所有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持久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与技术发展不断提出的新任务
  42.许多国家,包括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重大经济挑战之一就是在经济、技术和国际贸易中如何增强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这些变化的速度都是空前的,并且影响到人类活动的许多领域,它们创造了一些新的机会。但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尤其是涉及到职业界的问题。这一领域中的变化超出了通常的经济被动的起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影响很大,若不能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处理,那么它就会导致一系列社会和政治问题,并且不可避免地在地方上,在整个国家,地区乃至国际范围内造成不良后果。要解决这些不断变比的新任务,主要靠教育和培训。
  43.技术发展,尤其是信息与交流方面的技术发展影响极大,所有的国家、无论其工业化程度如何,都必须使用全球公认的标准与设备。这不仅指硬件.而且也指组织结构和人的因素,或称“人体”,这就有赖于或涉及到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
  44.上述情况的后果与高等教育的相关特别密切,因为创造高质量的工作有赖于高质量的劳动大军,而高质量的劳动大军的培养正是由高等教育与职业和技术教育一起来完成的。新的发展战略与高等教育。
  45.必须在国家和地方的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范围内来寻求解决上述挑战的办法。这些决办法还必须符合各个社会希望作为其国际社会、经济与文化关系之基础的那些原则。高等院校集中了热爱学习、立志传播现有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的人,不管结论如何,高等院校必须与整个社会联系,这才名符其实。
  46.对现代社会及经济发展进行的研究表明这种发展在僵化和强加的结构下是不可能蓬勃发展的。靠生搬硬套或强制采用某种经济模式制定的发展策略是注定要失败的,这是从实践经验中,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中欧和东欧的经验中得出的一条教训.这一教训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教科文组织为拟订这份政策性文件而召开的一系列讨论会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和学校认识到,在所有地区,机械地搬用外国的概念和价值观和忽视本地区的和本国的文化与思想对教育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正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的国家都应当注意这一点。
  47.在联合国1991年制定并随后经联大批准的《国际发展战略》中对自力更生持久发展这个概念的基本内容作了阐述。它认为经济发展应当建立在两个主要基础之上:减少贫困和开发人力资源。对于关心这些问题的人来说。高等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人类的发展以及建立更加合作和更多参与的社会关系都与有效地利用和发展现有的教育机会,包括高等教育在内,有着直接的关系。
  48.通过以上对迅速变革的世界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挑战进行的简要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
  -- 高等教育是推动应付现代世界各种挑战所需的大环境的主要力量之一。
  -- 高等教育和其他学术、科学及专业机构与组织,通过履行教学、培训、研究与服务等职责,都是发展进程中以及在贯彻发展战略和政策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 现在必须以一种新的观点来看待高等教育。这种观点要求把大学教育的普遍性与提高针对性结合起来,以满足它所处的社会对它的期望。这种新观点不仅强调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的原则,同时也强调对社会所负的责任。
 
 
 
 
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三)
 
  IV.高等教育的响应 -- 新的观点
  49.国际、地区、国家和学校各级的决策人在考虑各种方案和作出决定时应以决定高等教育在社会上的战略地位及其自身的职能的三个口号为指导,即针对性、质量和国际化。
  高等教育的针对性
  50.针对性主要指高等教育整个体制以及每一所高校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因此,它必定涉及许多问题,如入学机会的民主化、在一生的各个阶段都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就业界的联系以及高等教育对整个教育体制的责任等。同样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界应参与寻求解决人类紧迫的问题,如人口、环境、和平与国际了解、民主与人权等问题的答案。高等教育的针对性也许最好体现在向社会提供的各种学术性服务中,今后,有必要对这些服务的形式和提供方法重新加以界定和重新研究。
  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51.关于高等教育在变革世界中的作用问题的辩论应兼顾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保留那些应作为教育和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为保证高等教育发挥社会赋予它的作用所必需的变革,它的目的是使高等教育更好地对付人类面临的普遍问题和满足经济与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切合各地区、各国家或社区的实际问题。
  52.要对前面听提到的各种挑战作出反应,就必然要有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因此,国家和学校制订有关高等教育的使命和职能的政策。就是要解决下列基本问题:
  -- 高等教育及其各类高校如何为社会-经济变革作贡献,如何推动人类持续发展
  -- 高等教育,尤其是教学和研究如何促进建立现代社会,如何更密切地参与下列行动:减轻贫困、保护环境、改善卫生保健服务和营养、宣传文明社会的原则、发展其他级别和形式的教育
  -- 高等教育如何对职业界和公民文化为迎接这些挑战所需的变化作出反应(即提高学术与专业水平以及公民与个人的素质)
  这些问题可归结为:高等教育在当前和未来的社会中起什么作用和应该起什么作用
  高等教育与职业界
  53.两种并行的趋势决定着高等教育与职业界的关系,首先,由于现代经济越来越变得知识密集,因而更需要依靠高等教育毕业生这些“脑力劳动者”。所以高等教育正在向大规模招生发展。其次,毕业生必须适应不断变化工作,更新知识和学习新的技术的需要。现在的职业界变化很大,学生在较早的学习阶段所学的很大一部分专问知识很快就会过时,因此有必要与生产部问保护相互合作的关系,这一点应该纳入高等院校的总任务和活动中。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高等教育应从长远的观点和广义的角度来看待它与职业界的关系。
  54.在现代社会中,虽然高等院校不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唯一机构,但是,这仍然是它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仍被看作是中学毕业生接受各种学科的培训的最好的地方,也是开展专业进修的基础。它们还为青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培养他们与不同专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开展有效合作所需的技能。这一传统职能必须与对“教育服务”日益增长的需要结合起来,因为社会正在朝“全民终身学习”的模式发展,这种模式正在逐步取代目前这种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有选择的集中学习的模式)高等教育只有在入学机会和办学方式方面采用多样化和灵活的作法,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劳动市场提出的挑战。
  55.职业界的新情况对高等教育的教学和培训的目的有直接的影响。仅仅增加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是可行的解决办法。因此,最好开设那些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能审慎地对付技术、经济和文化变化与多样性的问题、使他们具有主动性、进取心和适应能力等品质、使他们在现代工作环境中更有信心发挥作用的课程。
  56.有鉴于此,高等教育必须对劳动市场和新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形式的出现采取相应的和积极主动的态度。必须注意主要市场趋势的变化,以使课程和学习安排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更重要的是,高等教育应通过发挥传统的作用和帮助确定各地有助于人类持续发展的新需要,对未来劳动市场的形成作出贡献。简言之,在一个“学位=工作”;这一公式已不再适用的时代。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
  57.为了应付这些挑战,学术界与经济界伙伴的积极配合己越来越被看作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关系仍然主要停留在能促进技术发展的研究工作方面,不过,人们逐渐认识到有必要将其范围扩大到教学、培训、学习安排和机构组织等方面,与此同时,人们还在寻求一些灵活开课的新方法,作为促进、维持和加强稳定和彼此有利的联系的手段。
   58.由于私人机构和国家机构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和政治变化的影响,因此,能够在这种环境中有效工作的人也需要一个培训、再培训和进修的国际环境,作为具有多种文化和广泛参与国际活动的机构,高等院校能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而且具有明显国际性和全球特色的教学环境。
  59.全球化过程进一步证明,现代化的人才培养不仅包括高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包括对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文化、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充分认识,对高等院校来说,重要的是要加强其在社会上提高伦理道德价值的作用羽强调提局禾米田毕业生的积极参与的公民精神。在为学生的职业生涯作准备的同时,还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对这样的毕业生和这种课程的要求,可以成为在高等教育中重新重视人文科学和艺术的机会,也可以为与各种经济部门和国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创造新的机会。
  与国家的关系及高校管理的基础
  60.高等教育与国家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先决条件。为高等教育机构执行其任务确定总的规章制度和原则性的财政方案主要是国家及其备机构的职责。在这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在学校性质、所有制和职能等方面均不同,因此,国家行使立法的职能就特别重要。
  61.清楚了解高等教育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原则.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质量和管理制的落实的先决条件。在这一方面,学术自由也就是个人和集体的一些权利与职责,是很关键的。在承认学校自治权的同时,必须把大学或其他任何高等教育机构办成可以进行自由探索的地方。正是这些原则使高等教育机构在许多方面有别于其他各级的学校和研究机构。我们不应把这种情况看成是生搬硬套其他模式和原则的作法。而应当看成是高等教育在传播知识和为某个社区和整个社会服务中要取得进步的总前提。
  62.近代历史仑力地证明了必须捍卫学术自由的原则.它是高等教育机构存在和正常运转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给予公立高校和认可的私立高校一定程度的法定的自治权,允许它们针对实际情况在社会中发挥其创造、思考和批判的职能。虽然国家可以在诸如资格鉴定和质量检查等涉及整个系统的各种政策性问题上进行总体的协调,但还是应当有充分的和切实可行的学校自治。同时,整个社会...经济环境也在迫使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家和其他社会部门建立联系和合作关系并承认它们对社会也负有责任。
  63.不过,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的原则不能作为忽视业务和管理不力的借口。相反,这两条原则意味着在学术工作中包括其伦理问题,在筹资,在研究与教学的自我评估等方面有更大的责任以及必须更加注意成本效益和效率。另一方面,评估与质量检查,尤其是对公立高等教育机构的评估与质量检查不应当变成外加的束缚,或者作为控制国家拨款的手段。评估和检查应成为促进高等教育自我完善的手段,在这一复杂的政策问题上,国家和高等教育机构都应当看到,"缓冲组织"和其他集体代表制度所起的积极作用。
  64.对高等教育的现状的分析无一例外地表明经费不足是妨碍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资金不足的问题是不可能在近期内解决的,因此,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寻求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克服管理上的薄弱环,尤其重要。因此,公立和私立的高等院校都应该重视评估与质量问题,包括对学校和课程的鉴定,因为这对它们本身有益,也是一个灵活的、负责的管理体制所必不可少的。
  65.无论是从财政还是从工作的角度来看,最有活力的高等院校都是那些已成功地采用了各种手段和信息系统来摆脱平庸和保证教学、研究和服务质量的学校,也正是这些机构在竞争中有更多的机会从公共和私立部门获得资金。
  66.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是对管理人员的领导和管理才干要有信心。这意味着要改进选拔和考核工作以及改善全系统、学校和院系各级的培训和发展工作。还意味着要进一步促进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应该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决策的重要依据。
  经费与费用分担的问题
  67.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整个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国家预算日益紧缩的时候,社会和个人对接受各种形式的学习和教育服务的要求却持续增长所产生的基本矛盾。这种情况目前已成为国家和高等院校与学术团体之间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高等教育应该显示自己有力量与其他有组织的部门竞争国家的财政资助。不过,不应该只从国家预算现有的和未来的困难的角度来谈高等教育的经费问题。现在应该从把发展高等教育的负担由国家身上转到私营部门身上的角度来讨论这些问题。
  68.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有时还得从其服务性活动中部分“收回成本”。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一些能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人力和物力的方法。比如。收取学费的问题是高等教育中一个敏感的问题,因此对待这个问题必须十分谨慎,因为它触及到社会公正和社会流动,教育中等问题和整个国家的教育、社会和税收政策。这个问题还应该从学科流向的角度来看,这种流向已经受到大学前各级教育现行的学费制的影响,因为收费对学生来源、对管理和对学校的地位都内外影响。总之,对收费问题要特别注意。对贫苦的学生要提洪奖学金和贷款。
 
  69.在对高等教育“社会价值”的偏面理解的影响下,在经费问题上过份强调国家与高等教育脱钩的政策极有可能导致“成本回收”的压力过大,和在教学、科研及管理中千方百计寻求“其他资助”和“通过内部增效来收益”。这是一个危险。另一个危险是过多地要求将高等教育机构开展的各种活动“商业化”。在这种情况下,在招生、课程计划、毕业和教学等方面是否还能坚持标准就可能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可能成为高等院校、国家和社会之间关系紧张的原因。因此,应作出努力,通过一定的监督与鉴定手段来缓和这种紧张关系,因为无论是哪一种"所有制"形式,人们都要求所有真正的高等院校行使其为公众服务的主要职能。
  70.评价高等教育的主要标准是其教学、培训、研究及社会服务的质量,因此,千万不要把经济关系的自由化和提倡“企业精神”与不要国家政策混为一谈,尤其是有关高等教育的经费问题。也不应该把学校自治解释为迫使各校通过与企业签署大量的服务合同,或是收取或提高学费和其他与学习费用来自筹资金的又一政策。
  71.归根结底,如果希望大学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作出显著的贡献。则国家和整个社会不应将高等教育看作是国家预算的负担,而是加强经济竞争力、促进文化发展和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一项长期投资。费用分担问题也应该根据这一认识来解决。总之。为了确保高等教育完成其教育、社会和事业方面的使命,政府的支助仍然是最关键的。
  教学改革--内容与手段
  72.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修订课程设置,必要时应采用和制定新的课程计划。知识爆炸大大增加高校开设的课程。知识爆炸的一个特点是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如个人们普遍认为必须加强课程内容的跨学科性和多学科性和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教学改革的措施都应体现这些新的变化。
  73.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高等院校应重新考虑教学在其总任务中的地位,并提出奖励措施说明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高校应与贸易和工业组织建立各种(不必拘形式的)联系。这些联系应有助于增加入学机会和有利于参与高等教育的新形式。这形式虽然仍以传统的学习内容为主,但它们也能为那些不能按常规途径入学的人开设职业培训的进修课程。比如,更加灵活地设课和颁发文凭,以及借助新的传播与信息技术开设校外课程,将有助于农村居民接受教育。这还意味着高等院校应对正在出现的终身学习这种模式担负起更多的义务。这就要求在高等院校和它们的社会伙伴之间建立新型的关系。这还意味着有必要继续分析课程设置、培训和进修等方面的需要,并要求建立一套方法来衡量与学生的学业和教师的教学资格有关的工作经验。
  74.为了在最高的层次上提供终身学习机会,需要为高等教育确定新的任务,应该寻求不大正规,但灵活性更大的高级培训方法和更新知识与技术的方法。灵活的教学形式不仅应适合长知识的活动和教学之间现有的巧妙联系,而且还应为经济和其他部门的专家在高等院校兼课提供方便。商业界、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有经验的人可以给课程内容注入新的思想。
  75.教学改革的成效还有赖于知识的传授方式。目前,越来越明显的是信息和传播技术中软件和硬件的发展,已为新型的教育服务开辟了道路。这种依赖技术的学习环境要求人们重新考虑教学实践以及校内信息系统的职能。为了让学术界,主要是学生和教师乐意接受以及为了让教学充分得益,信息技术的使用问题应当提到各校提高教学的信息服务,特别是图书馆工作的日程上来。在高等教育中进一步使用这些技术还取决于在满足学术界对信息的需要和保护知识产权拥有者,特别是那些从事商业性出版和信息交流的人的利益之间,寻求满意的解决办法。
  76.高等教育机构应更好地利用传播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优势。比如,目前已有可能在不降低质量的情况下将远距离教学纳入传统的课程,由于这种变化,远距离教育和传统教育之间的差别已不明显。在未来的高等教育的兰图中,不同的教学手段是越来越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在面向新的对象和为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缺点制定灵活的策略这两个方面。为此,应鼓励与国家机构和私人组织和协会之间开展合作。
  77.在寻求新的解决办法的过程中,许多国家的高等院校都在通过设“quot;知识单元"的方法来建立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教学计划。将单科课程作为组织教学的框架这种做法应予以进一步探讨和鼓励。这需要改进学习指导制度。需要对许多系科实行的课程所有权和学期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重新安排帮助学生和辅导学生的工作(特别是在远距离高等教育方面)以及为不同形式的学习和不同科目之间的学分转换和教师交流创造机会。
  78.国家之间和国际上相互承认学历、文凭和学位的制度应该反映和促进这一灵活方法并且推动职业指导和提高专业水平。同时,采用单科显然有利于国际上对学历和文凭的承认,因此也有利于学术上的灵活性并能增加流动。在这一领域中需要有国际协定、合作机制和合作方法是理所当然的和不可缺少的。
  加强高等教育的研究职能
  79.只有部分教学人员和部分单位(根据各自的任务、学术力量和物质条件)也开展研究工作,高等教育才能完成其使命并成为社会中有价值的一员。由于高等院校与其他研究机构一样,需要得到国家更多的支持,这一点必须反复强调。社会应使研究人员对科学抱有“信心”,使他们能根据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追求新的目标。
  80.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还表现为有不同的人从事各种前缘的学术研究工作。高等院校,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面临着来自学术界以外的研究机构的激烈竞争,这些研究机构在许多领域都有更好的设备和更多的资金。另一方面,国家拨给学术机构的研究经费正受到更多的行政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人员必须表现出能与其他研究机构竞争的能力,并适应新的筹资办法和建立新的合作研究形式。
  81.强调短期效益和预算紧缩的压力,从长远来看可能对高等院校作为发展知识和培养未来科学工作者和工业研究人员的应有地位产生严重的后果。高等院校的研究部门虽然开支很大,但是在以知识和不断的技术变革为基础的全球经济中,它们能提供新的技术和新的思想。要让广大群众、政府机构和经济组织了解研究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的最好办法是通过一些有说服力的成果,表明研究工作和有关的课程与教学工作的学术质量、经济价值、人文意义与文化影响。
  82.由于经费问题,许多国家,尤其是面临严重经济困难的国家,往往削减对高等教育研究工作的资助,尽管这些研究机构有时是开展有价值的研究活动和发展适应地方需要的技术的主要场所,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甚至是唯一的场所。合理使用研究力量能促使许多国家和研究机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机构有效地协调其某些过分分散的研究计划,并建立各种联系和"或网络中心,以便开展有意义的研究。
  83.研究工作对教学工作的好处常常被忽视,部分原因是教学和研究之间的联系往往不是很直接或很明确的,重要的是高等教育机构开展研究不仅是为了学术上的声誉或出于经济上的考虑,而且是全面提高和发展整个教学和社会服务,包括知识传播等项工作的一部分。因此,研究人员还要设法将其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和培训。除了教育价值之外,参加科学项目还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与别人协作工作和学会遵守科学研究工作固有的纪律。
  84.科学要不断解决新的问题,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因此需要对研究人员进行跨学科培训。科学、技术和文化之间共同关注、需要巧妙配合和共同开发的领域的数目正在迅速增加.高等教育机构和诸如科学公园或培养人才的技术场所等其他革新式的组织环境,为开展这类试验提供了适当的条件。
  高等教育对其他各级教育为责任
  85.凡是有远见卓识的教育观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政策都必须考虑整个教育体制的问题。因此,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考虑其与所有其他各级教育的密切的相互依赖关系。
  86.教育系统的这种必要的密切联系是由于高等教育既要依赖于前面各级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又要负责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此外,科研与革新,包括新的教育方法和教材与学习资料的编制,通常要由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设计、拟订和进行试验,然后才在全系统实施。高等教育需要在整个教育系统的革新中起主要作用。
  87.主张加强高等教育与中、小学之间联系的另一个有说服力的论据是,在中小学和技术与职业学校执教日益需要具有受过大学一级培训的资历和技能,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自学和判断思考能力方面的技能。要充分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还要求进行一定期限的在职培训。高等教育可通过其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所发挥的这种作用,为改善教师职业的现状作出贡献。
  88.高等教育(在前阶段各级教育的配合以及在各种科学组织和传播媒介的合作下)应该在将更多的科学知识引入教育与文化方面起更大的作用。办法是编写“科学友好”课程并开展“科学友好”活动,以提高人们应用技术的能力,鼓励更多青年,特别是妇女从事自然科学、技术与工程学的学习。
  高等教育的质量
  89.在要求增强高等教育针对性的同时,还应普遍关注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特定系统的组织结构、法定的任务或特定学科的条件和标准。数年来,对质量问题的关注一直是高等教育政策性辩论的中心。考虑到它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影响,有充分理由相信,这种情况将会继续下去。质量问题涉及到高等教育所有的主要职能及活动:教学、培训和科研工作的质量,即其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课程的质量以及作为教学和科研之必然结果的学习的质量。不过,应该承认,追求“质量”的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不能仅从各不同课程的学术作用上去作狭义的理解。因此,还要对有关学生的质量和基础设施及学术环境的质量等问题予以重视。所有这些涉及质量的问题,加之适当注意进行妥善管理,将会在以下方面起重要作用:一个特定的机构如何行使职能,如何予以评价,它对学术界和整个社会能造成什么样的“机构印象”。总之,这里有必要说明,"质量评价"的主要目标是让机构及全系统得到改善。
  教学科研人员和课程的质量
  90.许多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大学和其他大学一级的机构)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享有应有的声誉。这种地位的确立主要取决于这些机构以前和现有教师与科研人员的学术地位。这是学术机构具有知识和精神权威以及维护和宣传机构文化与学术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如果高等教育把这种认可看作为理所当然是错误的,尤其在目前,各国政府、政治家、经济部门的代表和公众强调要对包括高等教育机构在内的各种公立机构进行评价、质量评估和实行责任制。
  91.考虑到评价和质量评估在高等教育机构的各种活动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因此,这一过程应从教学和科研人员开始并应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应该组织包括学生在内的其他人参与合关教学评价的事务并允分肯定有关方面在有关评价和评估领域的作用。
  92.重要的是涉及学术工作人员的政策和作法应坚持明确的学术目标和鲜明的道德标准。在招聘和晋级工作中尤应如此。在作有关决定时应考虑到工作人员对教学和科研的专长。负责决策的人员应考虑评价和质量评估的结论情况并安排各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和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教育专业培训.对可采用自我评价、同事之间相互评价或外部评价等形式的评估和评价的认可应看作是高等教育人材开发总政策的主要机制。不过,学术工作的成败不应作为短期考虑和顾及眼前利益的理由。
  93.由于多方面原因,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已受到高度重视,尽管某些技术还需加以改善,但目前这个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的政策固定议程。由于评价方法常常忽略了各个学科之间或各类学科之间的内在差别,因此,在“质量”和“效率”指标上特别需要这种谨慎的态度。
  94.对学术人员的质量分析,是改革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涉及以下主要问题:
  -- 合理分配资金和任务,这些任务包括学术人员的工作量,即教学、辅导、科研、参与机构的管理和行政工作及社区服务。
  -- 对上述活动给予适当的财政和非金融方式的认可。
  -- 招聘工作和人材开发的政策、战略和实践。这些内容是国家和机构对高等教育的政策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教师及教师协会在争取职务和工作安全上所关心的问题。这就提出了学术人员的雇用合同安排问题,其中包括职务、授予职务的手续、晋级、退休和名誉教授的地位等。
  95.可以从一些不仅涉及财政问题而且也涉及尊重学术自由和机构自治原则的措施中找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所需的解决办法。不过。这些基本原则不应用来限制必要的变革或作为狭隘的社团主义态度和滥用特权的借口,从长远来说,这可能会对高等教育体制及其机构的各方面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学生的质量
  96.享受高等教育已不再仅仅是特定社会的社会与经济关系的反映。它已成为这种关系中的一个决定因素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高等教育在确保社会地位的上向流动及专业方面的平行流动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公平意谓着应为地位较低群体的成员享受良好的教育课程提供更多的机会。由于各种教育、社会和经济原因,为人们,尤其是为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条件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些条件的创造与整个社会的投资又是相联系的。特别是在有公共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尤为如此。在许多国家,并不是所有适合学习的人都享有学习的权利。
  97.把学生看作是社会的巨大财富是有充分理由的。不过,随着大众高等教育的到来。就有关高等教育机会的一些基本问题开展严肃认真的讨论是必要的。例如,将需要解决下述这些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
  为遵守社会公平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机制才能使社会承担起大众高等教育?
  如何才能保持大众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
  98.这里没有现成的答案,各国和各高等教育机构已采取了各种解决办法。不过,人们普遍赞同,高等教育的学生的质量首先取决于那些即将结束中等教育并希望继续接受更高一级教育的人们所具有的能力与动机-从而需要重新研究高等与中等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
  99.在遇到有关扩大招生数量和增加学生类别的问题时,决策人员和有关机构所采取的主要解决办法是使课程和资格上的限制多样化。在高等教育的各级设立一套不同层次的入学和结业阶段。设立正式的毕业生、研究生和工作人员课程并开设专业发展研究课程的做法正成为提高一个学校学生的总体质量的一种办法。
  100.对学生质量的关注还应包括学校为学生提供评议与指导所采取的行动,其中包括解决国际学生的特殊问题,从学校的学术效果来看,这是很有意义的,而且这还会影响到公共资金对高等教育的投入。
  101.公众对学生的质量保证问题之所以感兴趣也是由于现代社会需要受过高等教育且积极性高、能在公立和私立组织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人。因此,社会需要适当的高等教育体制并应乐意对优秀学生给予适当鼓励。同时,在学生中,特别是在接受公费资助的学生中开展工作,促使他们认识自己的公民职责也很重要。
  基础设施和学术环境为质量
  102.影响教学与科研质量提高的其中一个障碍是可以统称为高等教育机构“物质方面的学术环境”的现状,它涉及面广,其中包括学校的道路交通、计算机联网和数据处理设施。这种环境的质量对于很注重学校特性或主张校舍和/或校园与学术界和社会上保持多方面联系的学校文化来说均有重要意义。
  103.这个问题从教科文组织的预测情况来看,尤为显得重要,因教科文组织的预测表明。18一13岁年龄组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数量肯定会增加。到2025年,将需要为新增加的3500万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场所。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几乎所有国家都在迅速增加的其他种类的学生(例如,非全日制学生)的数字。
  104.公共和私立的地方、地区和国家机构都应该拍把用于更新和改善高等教育基础设施的基建投资看作是“公共工程”,它是为实现与经济相关的基础设施现代化而开展的全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同样重要的是。学术界和民众常常利用高等教育机构的一些设施,举行一些民事、文化和体育活动。
  105.图书馆是一个应予特别重视的一个领域。在现代学术机构中,“图书馆”这一词语已有了新的含义。它已不再是通常用于收集、整理和保存各种书籍和其他与教学和科研有关的印刷材料的场所了。它日益成为现代学习、教学和科研十分需要的一种能在信息的提供者与用户之间进行对话的中心。图书馆和资料馆及博物馆一道,不仅为知识的储存、保管和交流提供了场所,而且还为其提供了智力环境。
  106.主张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实行现代化,不应被理解为是不重视保存学校的及学术上的遗产,不重视保存那些其中许多已成为国家和世界文化与建筑遗产之组成部分的物质财产和收藏品。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107.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这首先是教学和科研的全球性的一种反映,现行的经济和政治的一体化进程,文化问了解的日益需要以及现代交流、消费市场的全球性质等,正使这种世界环境得到加强,在国际环境中从事学习、教学、科研、生活和交流的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数目的不断增加,证实了这一可喜的总体发展趋势。
  108.除了个人的流动性增大之外.我们还看到跨国科研的联系有了加强,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各种类型的结网和其他联系有了很大的发展,信息和交流技术的稳步发展促进了这一进程。不过,国际学术关系中的某些错误倾向也造成了一些严重的问题。知识的转移和对数据库的利用受到了一些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而这些因素并非一定直接与教育有关,高级培训和科研能力的地理分布不平衡便是一例。由于知识具有普遍性,因而知识的深化、发展和传播只有通过国际学术界的集体努力-从而有了学术生活和学校、科学协会及学生组织所固有的国际特征。国际合作是世界学术界的共同目标,而且还是确保高等教育机构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所不可缺少的条件。高等教育已在知识的发展、转让和分享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因而学术上的国际合作应为全面开发人类的潜力作出贡献。这将有助于缩小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在科技方面的差距,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宣传和平文化。 
  国际合作的原则和形式
  109.国际合作应以真正的伙伴关系、相互信任与团结一致为基础。它应采用灵活的作法。从而使参与合作的机构和"或个人能够解决相应的各种问题,而其宗旨应是提高国家、地区和地方在开发人力资源上的能力。然而,在近代。对长期发展战略是有特别重要意义的智力人才的流动,一直是倾向于一个方面...从南至北。新的大学问的合作,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合作不应仅限于促成知识和技术的迅速转让。而且还应推行一些鼓励措施,让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留在其所在的当地院校。这也是为什么国际机构、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负责高等教育的国家当局和大学本身已更清楚地认识到,一个有助于复兴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和减少人材外流现象的国际学术关系战略所具有的种种优势。此外,不应小看南-南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因高等教育机构在能对成套的类似经验加以比较的情况下,往往会有更多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经验可交流。
  110.重要的是,对国际学术流动的参与,不应受地区化文件的限制,也不应采取商业上所注重的方式来挑选外国学生或提高某机构的所谓声誉。还必须为迫切需要国际援助的国家和高等教育机构以革新方式“向外国学习”提供充足的机会。
  111.国际高等教育合作最紧迫的需要是扭转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中的学校出现的衰落现象。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不利条件首先要求有关国家和学校分别采取一些适当措施并作出必要的努力。学校必须学会更加切实有效地加强其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地参与其所在地区或社区的发展工作,人们通常把大学一级的机构视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而不是把它看作是地方社区和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十分有必要向决策者和整个社会说明,后一种情况才是属实的。
  112.许多发展中国家因受到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困拢,将很难做到把大量资金投入到高等教育中。因此,国际学术界和国际组织有责任帮助那些在发展自己的教育体制和提高本国的科技能力方面遇到特殊困难的国家的高等教育。
   113.要想为提高高等教育的针对性、质量和国际化寻求解决办法,就要在有关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级各类教育的作用问题上重新统一思想。在此方面,重要的是国际和国家的开发投资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基金会以及整个学术界:应该把对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支助看作是教育系统全面发展以及加强内在能力建设的重要问题。
  114.人们日益认识到,必须更好地协调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合作工作。由于国际援助计划通常是互补性的,因此,可以通过妥善设计和协调开展的合作使这些计划得以巩固和发展。优点很明显:资金集中,特别是在目前难以获得资金的情况下;避免重迭和重复;可通过集体协商和评议更好地选定有关项目并使项目的可行性有更大的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多边的合作框架为受益者对特定项目的投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减少了依赖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外来模式的危险。
  115.寻求具体解决办法的方针来自对许多地区、国家和地方的各种问题的特点的辨别力。并且还应有这样一种认识,即.虽然知识具有普遍性,但知识的运用却往往带有地方性。高等教育是从属于所在的地方社区并对它负有责任。这种地方性的参与是大学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工作任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过,在增强地方针对性的同时,各学校还应通过为关系整个社会的各种科学、教育和文化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来加强其在国际上的参与。
  116.对质量的关注还应包括国际计划与交流,必须重申的是,通过国际学术合作促进教学和科研的工作应避免“走单行线”,从长远来考虑尤应如此。高等教育机构在“承认”教学水平和授予学位而作的校际间安排上应更加负责并应持谨慎态度,因为如果没有经过内部和外部的质量评估,这样做很容易损害学校的学术地位。
  117.一项深谋远虑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方针还应为长期的人才外流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扩大国际智力交流将有助于全面增加高等教育的灵活性、扩大它的范围并提高它的质量,有助于消除人才外流现象的某些根源。可以采取的步骤包括以下方面:让学生在外国学校学习部分课程,派出国采取措施吸引其国民回国完成其学业;增加科研和图收馆设备并为高等教育机构利用科学数据库提供方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中、东欧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这种方便。还有必要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能返回原藉国(即使是临时性的固国)制订一些必要的财政和人事政策。通过特制计划为知识的迅速转让寻求新的模式也是一种能有助于减少人才外流的具有革新精神并容易管理的国际合作方式。
  知识的获取
  118.世界各地区学术机构之间的质量差距。直接反映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的较大的经济和社会的不平衡现象。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所面临的严峻的社会经济形势,对高等教育体制必然产生影响。不过,在当今这个知识密集性的世界上。完善的高等教育体制是扭转这一趋势的主要希望。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处境不利的教育体制如何设法摆脱它们面临的恶性循环的处境。
  119.(对那些应承担主要责任的有关国家和大学来说)首先应采取的其中一项主要步骤是进行机构改革,尤其应使机构适应特定的需要。同时,为机构发展开展的国际合作,在确保知识的获取和促进知识的转让方面应发挥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机构由其自身的使命决定,在确保知识的普遍传播和促进世界各地同类机构的发展方面应能发挥主要作用。目前的挑战是。在这个奖赏和机会分配不均的世界上,各机制都有资格分享知识,其途径是:为新成果的利用提供方便,适当进行学术流动和加强地区集团间的技术合作。
  120.对那些在发展自己机构和编制先进学科课程和科研计划上缺少资金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来说,知识的利用还有另外的重要意义。通过发展地方的技术与职能,增加知识提供者和用户的数量,将有助于缩小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减少其对外国技术和科学援助的依赖。在这项工作中,加强对各种形式的国际学术合作的参与,才有可能防止长期存在的人才外流现象。类似多校园国际高等教育机构的一些项目特别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121.与许多其他人类活动的领域一样,在学术界开展学术竞争(这是知识发展的重要条件)不应妨碍人们从学术团结的理想角度来看待多方面利用学术发明的问题。世界学术界的成员们不应只关注自己机构环境的质量,还应关注各地的高等教育和科研的质量。
  为提高学术水平而结网
  122.争取获得卓越成绩虽对每一个高等教育机构都很重要,但没有一个高等教育机构有望在每一个领域均达到最高水平,因此,大学间的合作正日益发展,以避免某些学校、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学校的边缘化,并且通过在大学问进行一种超越国界任务分工,致使更有可能获得学术上的好成绩。设立一个国际研究生中心和科研中心的连锁系统可积极推动特定地区的高等教育并有助于促进南-南合作,特别是在这类安排是以共同利益和合理分担财政责任为基础的情况下更是这样。
123.现代技术的发展使这些中心的建设和作用显得特别有希望。它们扩大了学术流动的概念,其中不仅有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传统流动,而且还包括了一种反向流动,即让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帮助那些偏远且条件较差地区的学校的学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这项工作可通过电子网络、录像带、只读高密度光盘和其他现代交流形式来进行。这些新技术还为处理有关传播由在发展中国家工作的科研人员取得的科研成果的问题提供了可能。
 
V.高等教育的空革与发展 -- 教科文组织的作用
  124.通过国际合作发展高等教育和促进科研工作是教科文组织自1946年建立以来的主要行动领域。教科文组织是联合国负责教育、科学、文化及交流事务的专门机构,它是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整个知识和科学界所表现的团结精神建立起来的。各种高等教育机构,特别是大学为创建这种合作发挥了主要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可以将这些学校看作是教科文组织的母校。此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学。培训、科研及向社区提供服务方面的职能包罗了教科文组织的各个主管领域,因此它们也属教科文组织的主要行动伙伴。
  125.在宗滴恩会议期间重申的全民基础教育的目标是教科文组织在教育领域的优先任务。它与各级教育的革新和发展以及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分不开的。在此方面,高等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因为高等教育针对性的增强和质量的提高,为其他各级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高等教育不仅负责培训教师和其他教育人员。而且还肩负着教育研究(这是本领域的政策和决策的基础)以及课程改革和教学法与教材的编制等方面的使命。对高等教育和其他各级教育之间的关系、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的联系的认可以及对其作为人类持续发展主要成分的作用的认识,已使教科文组织把高等教育列为其计划中的一个优先领域。
  126.教科文组织为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其对创建和加强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作出的持久贡献,当前。这项任务特别紧迫并与教科文组织领导机构所反复强调的本组织的任务相一致,即本组织的努力应首先针对发展中国家,以帮助它们克服与发达国家拉开的知识差距并提高它们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和科学发展的能力。
  127.对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分析以及教科文组织在此方面获得的国际经验,可以就其未来的工作确定以下方针:扩大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增加对高等教育的参通过动员世界各种因素以确保更雄厚的资金基础,增加对教育的投资,其中包括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针对变革世界在国际、地区、国家和社区各级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提高高等教育的针对性;提高高等教育各种职能及参与其活动的所有人员的质量;加强科研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扩大学术自由和机构的自治权:扩大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并以学术团结的精神来指导这种合作。
  扩大接触和参与
  128.教科文组织在1960年通过的《反对教育歧视公约》敦促缔约国“使初等教育成为免费并具有义务性质的教育;使各种形式的中等教育得到普及,并对一切人开放;使所有的人均能根据个人的能力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联合国在1989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也强调“应通过一切适当方式使所有人均能根据自己的能力享受高等教育”。为与这些国际上承认的原则协调一致并考虑到在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上的差异,教科文组织将在其议程和有关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革的活动中,继续促进受教育机会的扩大。
  129.教科文组织大会以及在其倡议下召开的国际教育会议和地区教育部长会议均定期地对有关扩大高等教育的参与和确保机会均平的原则予以认可。这项政策还在教科文组织与其高等教育伙伴联合召开的其他各种会议上得到了支持,各种分析与研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形势以及对妇女享受高等教育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使这项政策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对许多国家和地区来说,特别是对那些难以在人员、财政和后勤方面确保必要投入的国家来说。增加机会的压力成了主要挑战。因此,教科文组织应对此问题加以重视。
  寻求更多的资金来源
  130.根据教科文组织的意见,为了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满足对高等教育日益增加的需要和期望,中心问题是动员所有参与者和有关人员以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本组织还强调有必要:
  承认高等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投资并因此队公共资金中予以适当拨款;
  为筹集资金而认真寻求新办法,主要是让那些直接或间接受益于高等教育的人士,包括经济部门、地方社区、家长、学生和国际社会能参与这项工作。
  131.在扩大资金来源的同时,高等教育机构本身也要有计划地作出努力,以提高自己的成本效益和效率。因此,教科文组织将在其他国际组织和整个高等教育界的密切合作下,继续促进公众对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支持。同时。本组织将关注有关国家和学校在各种费用分担与学生支助方案和费用回收政策方面的经验,并审议这些经验对机会、均等参与和持续的机构资助的长期影响。
  提高针对性和质量
  132.教科文组织已注意到,从普遍的趋势和全球性的挑战来看,很有必要对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及其机构予以重新考虑和改革。数量上的增长情况在世界上很不一致。不过,学生和学校数量的明显增加,对高等教quot;一体化”的问题要求作出适当反映。更多的机构需要有协调的政策、结构和计划,这些都是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另一种实际情况是。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涉及面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等领域,高等教育是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知识的进步、发展、传播和应用方面出现的深刻变化也要求革新和改革。前所未有的科学活动的发展速度要求对课程设置和计划进行调整,使组织结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并更好地了解科学活动所涉及到的经济和伦理方面的问题,教育科学的进步和对学习过程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变革和革新。
  133.教科文组织将密切注意这些变化并继续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贡献。不过。教科文组织并不打算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运作提出一些现成的计划或硬行确定具体模式,每个国家及其政府都有权与各有关方面、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学生在内的学术界进行协商。
  134.教科文组织在促进高等教育变革和发展的共同努力中所起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促进信息与经验的交流,推动有关高等教育政策和决策方面的科研工作。教科文组织可起到情报交流中心的作用,通过提供数据和分析意见,通过对高等教育变革和趋势的监测,为明智的决策提供必要的先决条件。因此,教科文组织将与其传统的伙伴合作,继续开展编制可靠的高等教育和科研统计资料与指标的工作,其中包括完善教育的国际标准分类(ISCED)。此外,通过每两年出版一期《世界教育报告》和《世界科学报告》,教科文组织将能监测高等教育和科学领域的发展情况,同时找出所出现的各种挑战,包括与扩大知识的利用和转让有关的挑战。
  135.教科文组织将继续支持高等院校和高等教育体制保持和发展多样性,并把这看作是整个学术生活的一大优势和发展知识及保持国家和地方文化特性的先决条件。这项政策已被实践证实,说明一个国家如果毫无批判地套用外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则对其学术和知识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历史证明,最有生命力的高等教育体制是那些能够处理好统一和多样性之间的合理平衡的体制,这一平衡反映出对知识的共同性和对社会、经济和文化需要的特殊性的并重。
  136.教科文组织在提高高等教育的多样性;针对性和质量的工作中一直把该领域的计划下放给地区办事处和地区中心,各欧洲高等教育中心(CEPES)和拉美及加勒比地区高等教育中心(CRESALC)等,这一方针还将继续贯彻下去。教科文组织还将加强对各国政府和负责高等教育的机构以及对直接改善管理和提高质量的活动的技术和知识支助。在强调高等教育需要从体制上和在国家以及国际范围内得到发展的同时,教科文组织还将对学校本身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教科文组织认识到高等教育与其经济伙伴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因此,它将促进这类活动,特别是在其"大学--工业--科学合作"(UNISPAR)计划范围内。
  137.教科文组织在与所有涉及高等教育的伙伴建立关系时所依据的原则之一是尊重学术自由和学校自治。这一点来自经验,也来自这样一个信念,即坚持这两条原则是高等院校正常运转和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为了响应学术界的呼吁,教科文组织将继续支持制订国际公认的有关学术自由和高校自治的原则和规范。继续按照世界通用的标准,支持提高高等教育教师的地位。
  扩大国际合作
  138.遵照其组织法规定的使命,即“通过下列办法维护、增进及传播知识......鼓励......国际良交换在教育、科学及文化领域中积极从事活动之人士”,教科文组织将继续对促进高等教育领域中世界范围内的、地区的和地区间的合作的各项活动予以优先。落实这一目标的主要伙伴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各会员国、其他政府国际组织、高等教育机构和非政府组织(NGOS)。
  139.在本政策性文件前面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所作的分析中,提出了主要趋势及发展情况,这些因素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挑战一道,也影响到国际学术合作的程度和形式。在高等教育领域,显然还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教科文组织对此的反应曾是提出一套组织措施和在教育、科学、文化及交流领域的所有计划中寻求新的途径与开展新的活动。
  140.教科文组织将继续对那些在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及交流领域的地区与国际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非政府组织给予支标并与它们进行密切合作。这些非政府组织绝大部分是学术、科学和专业团体。1988年,教科文组织建立了一个专门负责高等教育的"非政府组织集体研讨组"来帮助本组织确定高等教育计划的方针和参与贯彻这一方针。由于认识到非政府组织在发扬合作精神方面的作用,教科文组织计划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关系。
  141.教科文组织担心一些国家的教育与科研的条件下降和高等院校的水平的滑坡正在加大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吸收和发展现代技术与新知识的能力方面的差距。这种不平衡现象的继续存在将会削弱这些国家对付当前和未来的全球性挑战的能力。因此,现在更需要加强努力来帮助那些可以通过国际合作与国际援助来改变这种情况的学术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组织将在其计划中确定一些优先项目。
  142.国际合作的新条件和新要求需要有新的和更加有效的方法。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教科文组织在1991年召开的第二十六届大会上决定开展妹妹大学"教科文组织教席计划,作为其跨部门的行动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加强学术合作,重点是对发展中国家和中、东欧国家的高等院校予以支助。
  143.该计划的目的是要在地区间、地区和分地区等级建立高等院校之间的网络联系,以促进机构发展,合用资源和促进音门知识、经验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它的基础是一种学术上相互支持的精神。这是全世界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密切和牢固的联系所必需的。从学术角度来看,这一计划希望在一些直接关系到人类持久发展的领域中,如人口、环境、科技、冲突的解决、和平、人权与民主等领域中,推动和加强新的跨学科的教学、培训和科研计划。在这一方面,该计划还将考虑本组织最近提出的、旨在促进国际有关政策的社会对比研究项目.应为“社会变革的管理”(MOST)。
  144.姊妹大学/教科文组织教席计划涉及到许多活动,需要采取灵活的行动方式。两类关系密切互为依靠的活动已成为主要的实施手段,即建立网络和设立教科文组织教席。长远的目标是希望教科文组织各教席之间的合作最终能建立一些与某些领域的高级研究中心有联系,并为国家、分地区和各学校培养高级的专门人才的网络。
  145.在提出该计划时已充分考虑到一些情况,即这项计划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一定的监测和评估制度。教科文组织将与各国政府、政府间组织、捐助机构、国营和私营部门以及高等教育机构密切合作继续为该计划寻求组织上和财政上的支助。本组织还将密切注意能够有效实施其所有国际学术合作活动的其他新办法。在这一方面,将按联合国自愿人员计划的模式,探讨建立大学自愿人员计划的可能性。
  146.教科文组织一贯主张通过互相承认学历与资格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过去二十年中,在教科文组织的主持下通过的五个有关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学位的地区公约证明了这一点。这五个公约是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公约(1974年),阿拉伯国家地区公约(1978年),欧洲地区公约(1979年),非洲国家公约(1981年)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公约(1983年)。1976年通过了一份《关于地中海沿岸的阿拉伯国家和欧洲国家互相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学位的国际公约》。1993年,教科文组织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通过了一份《关于承认高等教育学历与资格的国际建议》。这样,一个有助于学术合作的全球性框架就建立起来了。在实施这些公约的活动中,将把经济、文化和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也考虑进去。
  147.这些准则性文件的实际意义究竟如何要靠贯彻这些条例的地区委员会和国家机构开展有效的活动。因此,教科文组织将通过下列途径继续支持这些机构的活动和推动学生和教师的各种交流。这些途径是评估学习课程与学位,建立数据库,帮助各国建立鉴定制度和出版诸如《国外学习》和《世界高等教育指南》等书刊。
  VI.建议新型的高等院校“进取大学”与新的“高教公约” 
  148.这份政策性文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这样一种新的认识,即在承认高等教育是当代和未来社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的同时,也要求对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并最终对高等院校本身进行改革。此外,全球、地区、国家和地方范围内的许多问题是十分复杂的、相互联系的和非常重要的,消极被动地对待这些问题可能会对那些进行改革的学校不利,特别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教科文组织致力于高等教育的改革,认为所有有远见的高等教育体制和高等院校在确定自己的任务时都有这样一种远大的目光,即建立一种最好称之为“取大学”的新型大学。
  149.建立“进取大学”这一目标也将指导教科文组织制订和实施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活动。与高等教育有关的各方面必须参与的行动的目标是要把每一所高等院校变成:
  一个开展高质量培训的地方,使学生能在社会和专业活动的各方面,包括在最复杂、最新和最专门化的活动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一个择优录取学生的地方,尽管应对社会平等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注意;
  一个全心全意追求、创造和传播知识的人。促进科学发展的人和开展技术革新与发明的人荟萃的地方;
  一个注重质量和知识的学术机构,一个向未来的毕业生灌输立志追求知识的思想和培养他们把知识用于社会发展这种责任感的地一个把欢迎学quot;回炉"更新知识,提高水平作为一种固定形式的地方;一个鼓励和积极支持与工业和服务部门进行合作来发展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地方;
  一个以博大精深的批判精神提出和讨论地方、地区、国家和国际上的重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的地方;
  一个鼓励群众积极参加有关社会、文化和知识发展等问题的辩论的地方;
  一个能让政府和其他国家机构获得各种决策愈来愈需要的可靠的和科学的情报的地方。一个促进公众参与决策的地方;
  一个汇集了坚决遵守学术自由的原则的人的地方,这些人追求真理,在本国社会中和全世界捍卫和促进人权、民主、社会正义和宽容精神,从事真正的公民参政教育和建设和平文化;
  一个置身于世界各种挑战和各种机遇之中的机构,一个能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适应每个地区和每个国家的不同特点的机构。
  150.对“进取大学”的这些要求意味着在寻找能够适应特定的高等教育机构,特定的社会、国家和地区的需要、条件和可能性的学校模式与办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创造性的调整。高等教育这种发展与变革也应看作是现代社会整个变革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新型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具体形式和实施方法应由每个国家及其高教界考虑决定,不过,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认为自己不受国际事务和形势的影响。
  151.教科文组织希望这份文件详细阐述的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全过程最终能产生一个新的“高教公约”,帮助各会员国的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目前和未来的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

诸侯快讯官网登录网址

郑州电子信息学院
在线客服

  • 张老师
  • 陈老师
  • 郭老师
  • 赵老师
展开